虚拟货之所以被很多人诟病,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的底层技术太耗电,从而会对环境产生不良影响,不符合当前节能减排的主流趋势。但现在有一项新技术让虚拟摘掉“耗电大户”的帽子又了一步。

比特(Bitcoin)、以太(Ether)等虚拟之所以会造成大量污染,是因为它们在挖矿过程中必须消耗大量的电力。考虑到高额的电力成本,“矿主”们一般是哪里的电价低就到哪里开矿场。而低电价的地方往往采用的是火力发电。

但是随着区块链技术的最新进展,以太等几种虚拟货,包括一些基于非同质化代(NFT)技术的项目的高能耗问题或将很快得到解决。据悉,这些技术有望使以太区块链的能耗下降99%。

这样一来,以太相对在能源效率上始终没有什么变化的比特就有了竞争优势。虽然比特因为能耗问题遭受了不少批评,但比特迄今仍然没有像以太一样革新底层技术的计划。

上周,以太坊(Ethereum)进行了一项测试,模拟了以太的“工作量证明链”与“权益证明链”的合并,结果基本是成功的。合并成功的消息出来后,以太的涨势在过去七天内甚至跑赢了比特

上周,以太值上涨了13%,升至3007美元,而比特则上涨了7%,达到42622美元。

以太底层的以太坊网络(Ethereum Network)使用了一个所谓的“工作量证明”机制。以前要想记录以太坊区块链的一笔交易的话,也就是说要完成一次透明的数字挖矿和记账过程,矿主就必须使用能强大的计算机来解决一套复杂的数学问题。

而在改进了区块链机制后,矿机可以在特殊的钱包里标记他们对自己所有的虚拟的权益,从而验证一笔交易,这项技术名为“权益证明”。验证者标记的虚拟越多,成功验证交易并且获得挖奖励的几率就越高。

这个过程相对不太耗电,因为它并不需要能强大的“矿机”来解决数学难题。

以太目前是世界上仅次于比特的第二大虚拟货。另外,以太坊网络上还托管了许多流行的应用程序,比如NFT交易所OpenSea、流行的加密钱包MetaMask,以及自动代交易所UniSwap等等。

到目前为止,以太坊有两个不同的区块链,旧链使用的是工作量证明,新链使用的是权益证明。以太坊计划通过一个“合并”过程,将两链合而为一,并且从工作量证明过渡到权益证明,从而降低挖矿过程的能耗。

这个合并过程预计将在今年6月底完成,但是到目前为止,从以太坊基金会(Ethereum Foundation,一个支持以太坊网络的非营利机构)的一篇博文看,合并何时完成尚无一个确切日期。

负责区块链更新的以太坊开发者蒂姆·贝科告诉《财富》杂志,以太坊向权益证明的过渡很可能在今年夏天发生。

一旦备受期待的“合并”真的实现了,具有环保责任感的投资者或许会更愿意投资以太坊区块链上的项目。另外,由于以太坊将不再依赖高能矿机,这项技术也必然会降低验证交易的成本。(财富中文网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