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国内深受用户喜爱的音频分享台喜马拉雅上,正活跃着一群生活在乡村的音频主播:有扎根乡村20多年的大学生,通过音频向村民科普种植技术和农业知识;有隐居山林的独立音乐人,将山里的自然之音与民间乐器融合创作疗愈音乐,并为村民开办人生第一场音乐会;有“Z世代”女大学生,回到乡镇创业种花解决当地女就业,并通过播客分享自己的乡村生活;也有演播有声书的主播,返乡定居,把音频主播作为自己的全职。

杨哥就是众多喜马拉雅乡村主播中的一位。

16个专辑,626期节目。这是一个并不典型的喜马拉雅主播在十个月间的更新内容。

他的主播名为“专注农业杨哥”,他的每一次录制或在农户家中,或在田间地头,他的声音透露着浓浓的东北味儿,腔调并不标准专业。

正是这样一个普通的新农人,以不加修饰的录制剪辑,用声波为扎根在广阔田地的农民朋友们,送去了新鲜的种植技术与农业政策。

野生的录制现场

每天清晨4点多,杨哥起床后,就会驱车前往距住处3公里远的农田。在这片哈尔滨市远郊的田埂之上,他并不孤单。

早起的农户,也已上田里。他们会一起在田间走走,并聊上好一会儿。

这个在上世纪90年代毕业的大学生,自投身农业科技产品与技术的推广,已与土地、农户作伴20年。如今,他的企业服务着黑龙江、山东、河南、北京等地的农户,帮助他们培育着20万余亩田地。

每年的6月至10月是黑龙江的农耕季节。这时,无论晴雨,杨哥总会造访不同的农户,在不同地区的农田里,观察作物长势,关注预警虫害的发生。

“种地早已不是七分天注定、三分靠自己的事。”杨哥说,一批专业农户的兴起,让科学专业的种植技术的普及越发重要。

过去,大农户聚在一起学研讨新的产品技术,小农户会邀请技术人员上门指导。从去年疫情开始,杨哥开辟了一个新的技术推广台——喜马拉雅。

第一期节目《植物药害发生原因及有效预防》,他是以字正腔圆的标准普通话,照着资料读出来的。到了第二期,他放松了许多,用自在的东北话以唠嗑的形态,讲出了纳米膜的发酵技术。

与很多喜马拉雅播客不同,杨哥的节目内容里常常会出现很多“杂音”——农户的说话声、机械的运转声、汽车的发动声。这是因为杨哥的节目录制总是发生在农户家中,或是干脆就在田间地头。

当他发现农户种植出现某个普遍的难题,他会立即将这一问题的相关解决方案录制发布在喜马拉雅。当他走在田间,看到某种虫害有蔓延的趋势,他也会立即搜索相关资料,录制上传到喜马拉雅。

对他来说,这是自我的学提升,也是将最具实用价值的信息及时传授给农户。

以乡音传递科技与政策

杨哥出生在黑龙江齐齐哈尔讷河市团结乡国庆村。他早逝的父母曾是辛劳扑在田地里的普通农民。

大学报考时,杨哥填报了东北农业大学的农学专业。“种地很累,我想让父母能轻松一些。”

毕业后,他先后在当地的农技推广中心与哈尔滨的一家民营企业工作。2000年前后,在家庭承包耕地流转等各项政策的推进下,农产品市场对外全面开放,农业农村的发展走上快车道。

2004年,杨哥成立了自己的公司,着力推广各类种植技术与产品,并开始普及有机农业的概念。

杨哥与农户的关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。这期间,他们经历了怀疑、试探、将信将疑到真正信任的关系变化。他曾亲历见证过很多农户的惨痛经历。因为不相信对病虫害的判断与预警,秋收时农民颗粒无收,叫天不应。

从依赖庭院经济的小农户到中型农户、大农户,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意识到“老办法”的不灵光。于是,杨哥不自觉地在农户中形成了双重身份,在商人身份的同时,他也一定程度地成为农户们的窗口。

在其账号“专注农业杨哥”的播客节目里,我们能看到大豆栽培、玉米种植、马铃薯栽培、堆肥处理、预防虫害等覆盖农户种植的各类课题,传授着“好的玉米种子什么样”“水稻苗床为何会得立枯病”“如何使植物根系发达粗壮”等等各类农户最关心的疑难问题。

技术之外,与农户直接相关的政策知识也在杨哥的内容体系里。

在《政策解读家庭农场土地托管》专辑里,杨哥以每期5至10分钟的时长,向农户普及土地托管的形式、优惠政策等。

,随着政策的进一步实施与对已托管土地家庭农场的接触,杨哥对这项政策又有了新的了解与认识。不久后,他的播客将更新专辑内容,对这一政策进行更多的解读。

藏着浪漫的新农人

社会学家费孝通曾说:“靠种地谋生的人才明白泥土的可贵 ”。数十年为伴,在杨哥眼里,农民朴实诚信,有着自己的智慧,却也很犟。

年来,杨哥的企业开始与各地植保站合作管理示范田,并在东北大地上的乡村推广秸秆禁烧、黑土地保护等新的理念。

“过去一家三口种100亩地都不现实,现在一个劳动力就可以种1000亩地。”杨哥说,与父母上一代不同,现在的农村倚赖于高科技技术与乡村振兴等政策加持,已进入全新的现代化农耕时代,通过一块手机屏幕,就能看到每块农田的实时信息。

新兴的农田水利设施、气象降水监测设备、大型机械设施,都让高标准农田建设得以不断推进。

在“专注农业杨哥”的播客里,遇有听友留言,杨哥总会回复“让我们一起学,共同进步”。杨哥说,在土地上行走得越多越久,就会发现有更多不懂的问题。

这种求知欲,驱动着他在十个月的时间内,更新了626期节目,并在新的节目里加入了自己制作的课件PPT。

他在向农户传播知识,也在迭代自己的认知。

而在声音的世界里,我们也能看到杨哥对生活的浪漫热爱。在其播客內一个名为《朗读》的专辑里,你会听到这个奔走于田间的新农人朗读顾城的《我是一个任的孩子》、拜伦的《我们不再一起漫游》、林徽因的《笑》与安徒生童话里的《蜗牛和玫瑰树》。

踏访一片片农户的田地,在喜马拉雅,杨哥也有了自己的“自留地”。

主播问答

问:你是如何接触到喜马拉雅的?

杨哥:常开车我都喜欢开着喜马拉雅,听小说之类的解乏。去年疫情的时候,因为出行不太方便,我突然意识到,可以用喜马拉雅来记录和传播农业知识。

问:常你会准备录音的文稿吗?为什么后来会在节目里插入PPT?

杨哥:之前会做,但感觉有些生硬,后来就跟农户聊到什么重要的内容,都一边录下来。做PPT图片是为了让农户更好地理解我在讲的内容,因为同一种病虫各地的叫法都会有差异,有图的话,大家会更明确正在讲解的内容。

问:在有一期节目里,你认真地计算了一亩地种玉米和水稻究竟可以赚多少钱,为什么会做这个内容?

杨哥:因为会有两种误解,一些人会认为做农业是个收入不错的事,但实际上他们不知道种一块田需要投入多少成本与多大的精力;另一方面,农户有时也会有个误区,会认为我按部就班种地就会有收获,实际上要有好收成,再卖个好价钱,有很多影响因素,我希望他们有投入产出比的经济意识。

问:常你会关注听友的评论吗?

杨哥:都会看,会仔细看他们反馈了什么问题,或指出了我什么错误的说法。这也是一个学过程。